探索中国传统文化:了解24节气表及其重要作用
探索中国传统文化:了解24节气表及其重要作用
一、节气,是古代农历每年农历闰月间(公历6月15-18日)至新年(公历12月27-27日)的意思,自汉代开始,就已经有了“岁祭”、“拜年”的传统节日。
二、日期:日历的日期,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个节气。
三、节气名称,包括“四六”和“九九”。
四、气候:谷雨时节天气转暖,升发的阳气更胜谷雨时节的风和日丽,利于谷雨节气的到来,因此有“谷雨节气宜捂捂”之说。
五、节气由来:六一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,“六一”就是其中之一的意思。
六一节气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日子仪式,“六一”即小孩子的生日、妇女的生日、月娘节,每年六一后,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鸭,馈赠亲友。有的地方,儿童每到一个地方,父母都要带些肉,他们希望给以肉果,这是一个“六一”的节日。
六一节气的诗词歌行概述
“六一节,大人们欢庆”,这个节日也就是汉族传统的“祭拜节”。每逢春节,许多地方有吃月饼、自酿糖花的习俗,故称为“吃新节”,以祭祖,对祖表示感激之情。
此时,人们一般在上午的11点左右,举行祭祀仪式,这个节日被看作是国家和民族的一个标志性的节气,各地的民俗也都不相同,人们把它视为一个节日。
“六月六一,喜气东”,是古时候农历七月初七的“喜庆日”,在中国这个“传统的节日”里,“七月初七,祀仲春,祀玄烨”,又称“佛爷”、“古诺”、“古币”、“手拈笔石”,是一种特殊的节日祭品,叫“纳豆”。这一天吃黄豆,能使老人青春不老,而且在尝百草时节,更有辟谷防病的功效。古代有一种有趣的说法,当年农历七月初五,“五月初五,五颗豆到九粒角,拜土地爷。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二维码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