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120急救拒送女婴事件,责任到底在谁?
看到谁人妈妈抱着婴儿跪在救护车前哭喊的视频时,你是什么感觉?心揪起来了吧。救护车显明闪着灯到了现场,为什么最终甩开家属扬长而去?这事发生在郑州,一个6个月大的女婴突发高烧惊厥,家长急疯了拨打120,终局却眼睁睁看着救命车来了又走。直到昨天官方转达出炉,更加多细节浮出水面,说真的,看完更让民气里堵得慌...
时间线还原:救命21分钟发生了什么?
咱们按转达梳理下中心节点:
- 16:32:120调度中心接警
- 16:46:救命车抵达小区(响应速率14分钟,刚压着郑州市区15分钟抵达准则线)
- 16:47-16:53:医护职员下车查看,争执开始
- 16:54:救命车驶离现场
整一个进程里最中心的6分钟,医护职员就站在车外和家属谈话。家属坚持要送省儿童医院(车程40分钟),医护职员说"就近送不到儿童医院",只肯送3公里外的某二甲医院——冲突点就在这里爆发了。
谁该背锅?三方责任拆解
看到转达把重要责任定给救命职员,家属可能以为冤屈:显明咱们才算是受害者啊!冷静拆开看切实是个三角困局:
责任方 | 症结中心 | 法规依循 |
---|---|---|
医护团队 | 未强制转运危重患儿 | 《院前救命条例》第17条:救命职员对急危重症患者有强制送医权 |
调度中心 | 未主动协调儿童专科医院接受 | 郑州120划定:调度员需帮助对接专科资源 |
家属 | 执着定点医院耽搁救命时间 | 医疗通例:惊厥黄金救命期仅5-10分钟 |
尤其医护职员那句"就近送不到儿童医院",暴露了郑州救命系统的老弊病——儿童专科救命资源没打通。客岁就有报导说全市34辆救护车里,能处理儿童重症的不到5辆。
致命挑撰:要命仍是要医疗条件?
这一个事物扎心之处在于:双方似乎都没错,孩子却差点没命。
- 家属角度:二甲医院儿科晚上根本没人值班(厥后核实当晚仅1名训练医生),换你你敢赌吗?
- 医护角度:送省儿童医院超辖区范畴,万一起上出事谁负责?
但转达里有个细节被疏忽了:医生现场检讨后以为"性命体征平稳"。可患儿厥后送私立医院确诊为热性惊厥连续状态(有脑伤害风险)——这说明现场评定存在重大误判。
个别人能从这事学到什么救命学识?
这事发生后,良多家长问我:"当前遇到孩子惊厥该怎么办?" 这里划几个重点:
- 黄金5分钟自救:
- 立刻让孩子侧卧防梗塞
- 用手机录发作视频(方便医生诊断)
- 相对不要塞东西进嘴里!(老方法会要命)
- 拨打120话术:
- 别说"发烧抽搐",要说"意识损失、满身强直"(触发高危响应)
- 要求派具备儿科资格的救护车
- 善用交警开路:
郑州交警有"救命绿色通道"服侍(电话110转接),比等120调度更快
涉事医护被开革,真能化崩溃系症结吗?
昨天转达一出,涉事医生护士全被开革。但老救命员私下跟我说:"寒心啊,背锅的永远是一线。" 深层症结根本没触及:
- 儿童救命车全市不到10%,遇到重症仍是没辙
- 跨院转运机制形同虚设,各医院怕担责彼此推
- 家属信任崩塌的恶性循环(越不信个别医院越要挤专科)
就在上个月,广州已经试点"云救命"平台——调度中心能直接调取患儿电子健康档案,现场医生用平板就能联系专科医生远程指导。技巧化解方案早有了,就看愿不违心投入。
我的最后一点感慨吧:看着转达里"深入反思"四个字,突然想起三年前武汉疫情时那些冒死救人的郑州救命队员。系统破绽不该让个体用职业生涯偿还,更不该让孩子用性命买单。当初监控视频全网传遍了,但比问责最为中心的是——下一个惊厥的孩子,能等到那辆违心为她闯红灯的车吗?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