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路救援电话回访:一次有效的对话应该这样说

道路救援电话回访:一次有效的对话应该这样说

【文章开始】
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车子趴窝在荒郊野岭,急火火打了道路救援电话,师傅吭哧吭哧帮你解决问题。这事儿本来挺圆满是吧?但过了两天,突然接到个陌生号码,张口就是:“您好,我们是XX救援中心,做个简单回访...” 然后你一下子就懵了,脑子里空白一片:“啊?回访?问我啥?我该说啥?” 最后可能就胡乱应付两句“挺好的挺好的”... 挂了电话总觉得哪里不对劲。诶,你说,这道路救援打完电话还要再打个回访电话,到底是几个意思?这玩意儿是不是走个过场?到底该怎么聊才有用?

回访电话?不就是客套几句吗?没那么简单!

咱先别觉得回访是麻烦事儿。对于救援公司来说,这通电话可真不只是面子工程,或者说,它本来不该是面子工程。

  • 摸清客户满意度最真实的那一哆嗦: 救援当时着急上火,情绪激动,客户说的话可能带“滤镜”。回访时情绪平复了,反馈更能反映真实感受。你觉得师傅来得快不快?动作够不够利索?价格说得清不清楚?这都是黄金信息。
  • 找到服务的“硬伤”: 可能救援小哥忘了带关键工具?或者沟通态度有点冲?回访是挖掘这些“槽点”最直接的渠道。没客户吐槽,公司怎么改进? 这点特别实在。
  • 拉近感情,攒点儿忠实用户: 一个及时、认真的回访,能瞬间把“一锤子买卖”的感觉冲淡。客户会觉得:“哟,人家还真当回事啊!” 体验感提升一大截,下次首选谁心里就有谱了。
  • 给师傅“画像”: 回访记录是公司考核员工服务质量的硬指标之一。谁干得好,谁需要敲打一下,数据说了算。

那...回访到底应该怎么说?重点抓哪儿?

核心问题来了!电话拿起来,从哪儿切入?问点啥能既高效又不招人烦?别光傻乎乎问“您满意吗?”

开场得自然点,甭上来就调查户口:

  • 第一句:“您好,是张先生/李女士吗?(确认身份很重要,别打错人招人骂)我是XX道路救援中心的小王(自报家门+姓名,增加可信赖感),两天前我们的王师傅为您在XX路口(说具体地点让对方确认,表明你记得)处理了车辆无法启动的问题(说清救援事项),耽误您几分钟时间,做个简短的回访,了解下服务情况,以便我们后续改进,您看现在方便吗?(尊重对方时间,不同意就约时间,别硬来)”
  • (如果客户说方便):“好的,非常感谢您能抽出时间!主要就是想快速了解下您对这次服务体验的感觉。”

关键问题要问到点上,别瞎问:

  1. “首先想问问, 王师傅到达您现场的时间,您觉得怎么样?是超出了您预期的时间,还是比较及时?” (针对速度感知提问,这是最敏感点之一
  2. “王师傅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, 他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手法,您觉得怎么样?有没有哪些地方让您觉得特别满意,或者觉得可以做得更好?” (聚焦技术能力和过程感受,开放性问题引导评价
  3. “关于整个服务的沟通环节呢? 比如接电话时的客服、救援过程中的师傅,在费用说明、进度告知这些方面,是否清晰、及时?” (沟通体验和费用透明度是关键矛盾区
  4. “最后一个问题哈, 整体看下来,这次救援服务给您的感觉是怎样的?您觉得我们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可以继续保持,哪些地方是我们下次可以重点改进的?”引导正面评价+挖掘改进点,收尾关键句
  5. 主动打开吐槽窗口):“除了以上几点,您还有没有其他任何建议或者想法想跟我们分享的?无论大小,对我们都特别宝贵!”

听,比说更重要!

  • 记住啊!回访的核心目的是倾听,不是给客户念问题列表!抛出一个问题后,闭嘴! 认真听客户的反馈,别急着打断或者解释。
  • 多用:“嗯嗯,明白您说的意思了”、“诶,您提到的这个点很关键”、“哦?这点您能展开说说具体什么情况吗?”
  • 对客户提到的负面点(比如费用、态度、延误),不要立刻辩解! 先表示理解和歉意:“很抱歉给您带来了这样的困扰/不满意的感受...”,然后清晰记录下来。

回访遇到客户抱怨/批评咋办?别慌!

不可能每次都碰到一片赞歌吧?客户要是真指出了问题,甚至有点情绪化,这可是宝贵的信息源!处理得好,坏事还能变好事。

  • 第一步:稳住情绪别对抗! 别说:“不可能吧?我们师傅都培训过的!” 也别急着拍胸脯保证:“我这就去处罚他!” 这容易火上浇油。
  • 第二步:表达感谢+共情: “张先生,非常感谢您愿意把真实感受告诉我们!这确实让我们更清楚了需要改进的地方。您反映的问题我记录得非常清楚了(强调被重视),特别能理解您当时遇到(具体问题)时那种(生气/着急)的心情...”
  • 第三步:承诺行动并闭环:您说的问题(具体重申一遍问题)非常关键,我们会马上向相关部门(负责人)进行核实沟通(体现内部流程运转而不仅仅是反馈)。同时,我也会把您的意见完整转达给我们的服务团队,在后续的工作中进行重点改善。我代表公司再次向您致歉,感谢您的批评指正!(如果是严重问题,可以考虑适当补偿或关怀手段,但要谨慎,视情况而定)”
  • 第四步:内部必须真有动作: 客户既然说了,回访也表态了,公司内部必须真动起来去查实、去改进、去培训相关人员。 否则回访就成了撒谎大会!

举个现实的例子: 去年我们回访到一个李女士,她特激动地说拖车司机路上开车太猛,吓得她不轻。我们记录后立刻调行车记录仪看了下(我们有给部分车辆装了驾驶行为监测仪),还真发现那小哥速度有点飙。马上对他进行了再培训,扣了绩效,后面还专门给李女士补了个道歉电话和小礼物。虽然那次成本增加了,但你猜怎么着?李女士后来成了我们口碑传播的主力军!这事儿或许暗示了,解决投诉花点钱真的划算?投入大概...诶,具体多少我还真没细算过账,反正老板说值得。(这里成本数字是个“知识盲区”


那回访多久打一次合适?天天打?烦不死人?

这就比较灵活了,没绝对标准。

  • 优先保障回访到人: 对于非紧急救援(爆胎、搭电啥的),24-72小时内回访比较常见(别隔太久,客户都快忘了细节了)。对于重大事故(需要拖车或者大修),可以稍微延迟一点(比如一周内),但前提是救援后客服已经做初步安抚。
  • 筛选性回访更高效: 不是每个客户都必须回访。资源有限时,可以优先回访:
    • 首次使用服务的客户(新客体验至关重要!
    • 服务难度大/时间长的单子(这类客户感受值得深挖
  • 满意度低的客户重点跟进: 客户在服务现场或初次沟通中已表现出不满或疑义的,是必回访对象,并且回访时要更细致,带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。
  • 结合其他渠道: 不一定全靠打电话。短信问卷、在线评价平台也可以利用,但电话回访的深度互动优势还是明显的。

写在最后:回访不只是任务,是“听见”的机会

道路救援这事儿,说到底就是个服务活儿。服务的核心是什么?不就是让人满意嘛!回访电话,就是你主动放下身段,“凑近耳朵”,听听用户在脱离困境、脑子清醒之后,掏心窝子想跟你说的那些真话

别再觉得回访就是形式主义,就是按脚本念几个问题然后打个“满意”勾。

把它当做一个“听见”用户声音的宝贵机会, 一个让下次服务更好的跳板,一个真正“圈住”用户心的金钥匙。对回访员来说,这份工作也就有了超出“完成指标”的价值。

怎么说得更有效果?真诚点,用心点,别机械化!抓住几个核心问题,问清楚,认真听,好好记,该道歉就道歉,该改进就改进! 这条路走通了,道路救援的路也就越走越宽了。记住没?好,赶紧练起来吧!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